夏威夷第一華人基督教會簡史

第 1 頁
夏威夷第一華人基督教會簡史
程星

第一篇
夏威夷第一華人基督教會是 1879 年 6 月 8 日創建的;其創會背景可以追溯到 19 世紀
夏威夷成為基督教國家以及大批華人基督徒移民來到夏威夷這兩大主要歷史潮流。
基督教成為夏威夷國教
美國宣教士早在 1820 年就來到夏威夷。與西方宣教士受神的呼召主動到中國宣教不
同,美國宣教士最早來夏威夷是因為聽到了當時在美國接受基督信仰的夏威夷人呼聲。
夏威夷土著人原來的信仰是多神的,拜所謂農神、戰神,還有拉卡,呼拉女神等等。
當庫克船長 1778 年到達夏威夷的時候,當時的土著人把他當作他們信仰預言中的羅諾
(Lono)神。
18 世紀末到 19 世紀初,大批夏威夷土著人因為內戰逃到美國。 1806 年有 13 個夏威
夷孤兒從乘船到達紐約,其中有一個叫亨利-歐普卡哈亞(Henry Opukaha’ia) 的出生夏威
夷大島的青年人,後來成為夏威夷第一個基督徒。
歐普卡哈亞父母在逃難時被殺,他成為孤兒;後被捕,又死裡逃生。一次他跳海游到
一艘紐約來的輪船“勝利號”,船長收留他當水手。在“勝利號”上他認識了一位耶魯學
院的學生,這位學生就教亨利講英語。“勝利號”返回紐約後,船長把歐普卡哈亞帶到他
在美國康州(Connecticut)自己的家住。後來他在康州新港(New Haven)(就是耶魯大
學所在地)認識了許多耶魯的學生。
有一天他孤獨的坐在圖書館台階上痛哭,被一位教授艾德文-杜威特(Edwin
Dwight)看見。艾德文得知他因不會英文閱讀和寫作,非常傷心,就開始正式教他英文。
後來,艾德文還把他介紹給耶魯神學院院長提摩太-杜威特(Timothy Dwight)博士。提
摩太博士就把他帶到自己家裡住。在院長家,歐普卡哈亞信了主。
1809 年他遇到繆斯牧師(Rev. Samuel John Mills)的兒子小繆斯。小繆斯三年前在異
像中聽見神的呼召,立志向異教國家傳福音。一聽說亨利來自夏威夷,就邀請他去自己家
住。在繆斯牧師家庭裡,他被他們當作是一家人。小繆斯的哥哥教亨利英文閱讀、寫作。
(小繆斯哥哥的女兒後來嫁給撒母耳-德門(Samuel Chenery Damon)牧師,就是第一華
人基督教會的創始人。)歐普卡哈亞在小繆斯全家的影響下,成為一個非常虔誠的基督
徒。他渴望回到家鄉,向自己的民族傳福音。
第 2 頁
經繆斯牧師的提議,康州海外宣教學院開辦了“三文治島宣教”培訓班,艾德文-杜
威特是第一任講師。培訓班十名學員中五位是夏威夷人,其中一位就是歐普卡哈亞。可惜
他還沒有畢業就生病去世了。他的經歷及他向夏威夷傳福音的渴望,被媒體廣泛報導,感
動了許多 美國宣教士。
神聽見了夏威夷基督徒的呼聲和禱告。1819 年 10 月 23 日,就是歐普卡哈亞去世的
第二年,14 位美國公理會傳教士在 4 位夏威夷人(其中一位是原科威島國王的兒子)的
陪同下乘坐“達太 Thaddaeus”號輪船,從美國東岸出發,經過 5 個月的艱苦航行,與
1820 年 3 月 30 日抵達夏威夷大島的柯納(Kona)。
在船上,第一批美國基督教新教的傳教士向夏威夷人學習夏威夷語,同時用英文字母
創造了夏威夷語的文字(夏威夷人從前沒有文字)。他們首次將部分《聖經》翻譯成夏威
夷文。宣教士來到夏威夷短短幾年內,數千個夏威夷人成為基督徒,也學會了閱讀和書寫
自己語言的新文字。
1822 年宣教士用他們從美國帶來的印刷機印出了 “三文治島宣教會”年報,其第一
頁就是用夏威夷文寫的。一年後,宣教士成立了夏威夷宣教協會(Hawaii Evangelical
Association)。這個宣教協會後來(1957 年)改名為聯合基督教會夏威夷分會(Hawaii
Conference of the United Church of Christ),就是本教會現在隸屬的宣教機構。

1833 年北斗街(Bethel Street)海員教堂成立,1839 年第一版的夏威夷文《聖經》出
版。1942 年 3 月,剛從神學院畢業的撒母耳-纖納瑞-德門(Samuel Chenery Damon)牧師
與他的新婚妻子朱莉亞-繆斯(就是小繆斯的侄女,曾跟歐普卡哈亞是好朋友)從紐約乘
坐維多利亞號輪船,抵達夏威夷,成為海員教堂的牧師。德門牧師後來成為第一華人基督
教會的首任執事會主席。
在宣教士的影響下,夏威夷國王卡梅哈梅哈三世(Kamehameha III) 成為第一個基督徒
國王。1840 年,他將對神的信仰寫入夏威夷王國的第一部憲法。憲法第一句話寫道,
“God has made of one blood all races of people, to dwell upon this Earth in unity and
blessedness.” “上帝讓所有種族的人流一樣的血,讓他們在這個地球上居住在統一和祝福
之中。”從此,夏威夷從一個世俗的君主國轉變為一個基督教君主立憲國。
華人基督徒來到夏威夷
本教會創會的直接因素,是華人基督徒來到夏威夷。 繼馬禮遜 1807 年打開中國宣
教的大門後,西方宣教士在神的呼召下,前赴後繼地到中國傳播基督信仰。 1847 年,一
個瑞士的德国差会(German Missionary Society)开始向中国南方派遣传教士。 這個基
督教新教差会,成立于瑞士北部德语区的巴塞尔市(Basel,現其總部會址)。最先到中
国内地和香港的宣教士是韩山明(Rev. Hamberg)和黎力基(Rev. Lechler)两
位牧师,他們主要向客家人,尤其是廣東梅縣的客家人傳福音。數年後,在廣東及香港建
立了近兩百間堂會,一百多間學校,信徒好几萬人。此为中国巴色會之起源。
第 3 頁
差不多同樣的時期,德國萊茵差會(Rhenish Mission Society 禮賢會)也差遣傳教士到
華,在廣東鎮口、東莞、歸善等地傳教,帶領許多廣東人信主。
十九世紀五、六十年代,夏威夷甘蔗農場開始從中囯招僱工人,大批客家人來到夏威
夷,他們當中不少人就是在中國已經接受基督信仰的巴色會和禮賢會信徒,這些人後來成
為第一華人基督教會的創會會員。
1854 年,有一位叫阿香(Samuel Phong Aheong)的中國人來到夏威夷,在基督徒影
響下信了主。他後來聽從神的呼召,放棄在茂宜島的盈利豐厚的生意,向在夏威夷的
1500 多名華人傳福音。阿香有許多恩賜,會講 12 种中國方言,又會唱歌,又會彈手風
琴。他在北斗教會每週二晚上帶領禱告會,講道時常用兩種方言,有時甚至用英文、夏威
夷語講道,帶領許多人信主,被稱為夏威夷第一位華人基督教佈道家。 1869 年阿香在北
斗教會為華人開辦英文班,其中成績最好的包括古今輝、李三、鄭楊秀(這三個人在 10
年後成為傳辦第一華人教會的重要成員)。1870 年阿香離開夏威夷,以基督教傳教士身
份回中國向父母和兄弟姐妹及其他同胞傳福音。
1876 年一批客家基督徒帶著妻子和孩子從中國大陸移民夏威夷。過去的華人移民往
往到夏威夷賺了一筆錢就回國去了,而這些基督徒移民卻積極學習英文,在農場合同期滿
後馬上自己開店創業,並且建立自己的教會,很快融入了夏威夷社會。當時,在北斗街海
員教會(Bethel Church)擔任牧師的撒姆耳-德門(Dr. Samuel Chenery Damon)牧師在教
會開設中文主日學,免費教英語,向華人傳福音。這批華人基督徒受到撒姆耳-德門牧師
及北斗教會熱烈的歡迎。
1877 年中國基督教男青年會(YMCA)成立,創辦人包括古今輝,后改名為中華基
督教協會。男青年會開設英文夜校,並成立社交活動中心,幫助有需要的人。第二年 5 月
開始,神感動一位基督徒商人將他在 Kukui 和 Nuaanu 街角的一間房子騰出來,讓華人有
自己的聚會場地,進行中文禮拜。 這個中文禮拜一直保持到福特街華人教會成立。
教會的創建(1879 年)
1879 年 6 月 8 日,北斗教會、福特街教會等四家當地英文教會的牧師、長執召開
“傳道理事會”,決定由 37 位客家籍的中國基督徒組成一個華人教會。大會選舉出 11 人
的理事會,其中五位理事是華人,包括劉祥光(Law Cheong Kwong)、古今煇 (Goo Kim
Fui)、薛滿(Sit Moon)、陳福 (Chun Fook- Matthew) 和鄭揚秀 (Chang Young Seu – Luke
Aseu)。撒姆耳-德門被選為執事會主席。他們在福特街(Fort St.)購買了土地,
為了保證產業能永久為聖工所用,教會經夏威夷國王卡拉卡瓦 ( King Kalakaua) 的特許,
在 1879 年 10 月正式註冊成為公司法人。兩年后,建成了夏威夷第一所華人教堂 – “中
華基督教會”,就是夏威夷第一華人教會的前身。
第 4 頁
1881 年 1 月 2 日的早晨,福特街新建的“中華基督教會”的鈡塔敲出莊嚴的鐘聲,
夏威夷華人終于有了自己的基督教堂!第一任牧師薛滿(Sit Moon)用客家話講道。不
久,教會又辦起了幼稚園、中文學校、惠華醫院、老人院和英文班。英文班開始有 17 個
男孩。老師是在夏威夷教育廳任職的派森(Adela M. Payson) 姐妹。上午教中文,下午教英
文和基督教要義。
為了發展教會,德門牧師發明了第一個讚美崇拜聚會,成為社區的新生事物。那天,
教堂用棕櫚葉裝飾一新,崇拜時間剛到,已經坐無虛席。孩子們邊唱著讚美詩,一邊從中
間走廊,走上前去。夏威夷的莉基莉基(Likelike)公主也全程參加了這個音樂聚會。
德門牧師也鼓勵華人教會融入社區。在 Liliuokalani 公主生日那天,教會派出以薛滿
牧師為首的唱詩班來到夏威夷王宮唱讚美詩。1882 年聖誕節,德門牧師的兒子法蘭克首
次用中文講道。參加這次聚會的包括夏威夷國王卡拉卡瓦及夏威夷王國的外交部長。
講到本教會歷史,不得不提到孫中山先生。1878 年 6 月,13 歲的孫中山隨母親來到
夏威夷,進入教會學校意奧拉尼中學(Iolani School)讀書,從小受基督教的熏陶。据
說,當年他上過法蘭克-德門(Francis Williams Damon) 的英文班,並在他的帶領下蒙恩信
主。後來,孫中山到香港,與陸皓東一同到基督教綱紀慎會接受美國公理會傳教士喜嘉理
博士(Charles Hager)的洗禮,受洗後改名孫日新,即孫逸仙。1894 年孫中山再次來到夏
威夷。同年 11 月 24 日“興中會”成立。參加興中會的兩位本堂教友葉騰霄和鍾工于,是
孫中山在意奧拉尼中學(Iolani School)的同學。法蘭克-德門(Francis Williams Damon) 夫
婦曾經資助孫中山與 1885 年回國,並與 1904 年為他去美國移民局作證。根據有關史料,
法蘭克-德門先生(Francis Williams Damon)家所辦的 Mills School(“尋真書室”)的
操場曾一度讓興中會用作軍事訓練。
除德門牧師以外,本教會還有許多基督徒在各方面對孫中山先生提供了幫助,其中
包括古今輝、William Kwai Fong Yap (今年 97 歲的 Grace Yap 老姐妹的公公,曾為支持孫
中山進行集資,創建 UH)。 此外,本教會 Lois Mui 的祖父陸晨(陸皓東的侄子),在廣
州起義失敗後,幫助孫中山的家人逃到夏威夷。
火的試煉(1879-1889)
1886 年 4 月 18 日,一個平靜的主日下午四時,一場大火把中國城帶入一場災難。當
時,北斗教會正在舉行佈道會,聚會進行時大約七點半,教堂突然被火焰包圍。這所歷史
性禮拜堂很快被焚毀。但是,感謝神,“中華基督教會”和基督教男青年會的主要建築未
被損毀。兩個教會成了那些除了身上衣服外一無所有從火裏逃生出來的人的避難所。教會
安排他們使用教堂的地面和設施,並帶領他們在鄰近的空地上建立臨時住房。德門博士寫
道:“在經歷了這種巨大的世俗災難后,一個巨大的屬靈祝福可能會來臨。那些經歷了大
火熔爐的嚴重苦難試煉后的人們,可能導致消除他們的假神,而敬拜獨一的值得敬拜的真
神。”
第 5 頁
1887 年,教堂被精致地重新粉刷。同時,德門博士將教會管理、傳教團的財務交給
了他的兒子法蘭克。法蘭克後來要求將這一重要責任交給理事會。理事會後來聘請江瑞琪
和吳衍基牧師擔任教會牧師。兩個人交替講道,一個用客家話,一個用廣東話。
到 1889 年,教會慶祝十周年時,已有 184 人成爲教會會員,其中有 70 位在檀香山第
一次信主。由於 47 人返回中國,10 人蒙召歸主,還有一些人歸宗聖公會,有 89 九位會
員堅持在教會。
在本教會早期歷史中,有一位值得紀念的人物,那就是古今輝。1866 年,古今輝來
夏威夷創業發展。 因為英文很好,很快就融入當地貿易商圈。短短數年間,成為檀香山
最成功的富商之一。1875 年,古今輝在薛滿牧師帶領下成為基督徒(一說他來夏威夷前
就已信主)。1877 年,他們成立了中國青年會,後來成為中國基督徒協會。1879 年參與
創立第一華人教會,成為第一屆執事。
1882 年,古今輝被選為中華會館副會長。當時,清朝政府派給他一個正式的官階,
成為夏威夷的中國副領事。
1886 年 4 月的中國城大火以後,古今輝積極幫助重建中國城,千方百計減輕當地華
商的巨額損失。他慷慨捐出自己的錢財來幫助災民。清朝政府也為此特別褒獎他。
由於當時夏威夷出現反華浪潮,古今輝於 1894 年成立了”聯衛會” (Mutual Defense
Association, “Lein Wei Hui”),幫助、團結當地華人,捍衛華人的合法權益。在基督徒朋
友—-夏威夷共和國總統杜爾(Sanford B. Dole) 的協助下,古今輝為夏威夷的華人移民打贏
了一場官司,成功抵制住反華歧視的力量。
為了讓被當地醫院拒收的同胞病患可以有醫療照顧, 古今輝還和自己教會的幾位會
員,籌集資金,於 1897 年 3 月建立了惠華醫院(Wai Wah Yee Yin)。原址在離中國城很
近的 Kapalama,後來搬到 Palolo,是今天的 Palolo Chinese Home (帕洛洛中國老人
院)。
1902 年 7 月,因著美國國務院對夏威夷的中國領事館有些不滿,古由中國副領事被
提升作執行總領事。 前任的中國駐夏威夷領事楊蔚彬因為家庭因素請辭後,古今輝立刻
接任,直到 1905 年。
孫中山在夏威夷念書時,古今輝與他相識。他們兩位都是基督徒,也都是薛滿牧師
的好友。在古今輝擔任中國政府駐夏威夷的領事期間,他曾為孫中山往返夏威夷提供簽證
的方便。孫中山革命時,古今輝和教會中的許多會友都曾出錢幫助過孫。
京街新堂(1889-1929)

由於福特街的“中華基督教會”以客家人爲主,禮拜用客家話,爲了向來自廣東中
山的華人傳福音,弟兄姐妹感到有必要開設一個用中山話崇拜的教會。1915 年,華人基
第 6 頁
督徒開始在 Beretania and Maunakea 街的交界處成立了第二所中華公理會(2
nd Chinese
Congregational Church)。由於有了兩個華人教會,1879 年建立的“中華基督教會”就按
它所在的位置被命名為“福特街中華基督教會”。
到 1919 年,教會在經濟上已經完全獨立。1926 年,教會通過一項調查,得知已經有
150 個家庭搬遷到 Makiki 地區居住。爲了方便弟兄姐妹就近做禮拜,執事們決定賣掉福
特街的教堂,在京街即現址,建造了一所新的禮拜堂。
1929 年 6 月 16 日教會 50 周年堂慶的同時,举行京街新堂的獻堂典礼。会众们欢喜快
乐地庆祝属靈新家的建成。这间華人教堂成了夏威夷華人基督徒敬拜上帝的里程碑,它見
證了主对早期華人移民的顾念。從此,“福特街中華基督教會”搬到京街(S. King
St) ,改名為“夏威夷第一華人基督教公理會”。
發展的 50 年(1929-1979)
新堂落成后的首任牧師是謝滋生(Chia Tsz Sang)。 謝牧師于 1932 年囘囯。接替的牧
師是馮德原(Fung Tet Yin) 牧師。馮牧師從 1932 年到 1946 年共擔任牧師十四年。他在
1907 年畢業于(德國) 巴色教派(Basel Mission)的神學院,曾任神學院講師,並擔任過廣
州一個最大教堂的牧師。
從 1946 年開始,畢業于芝加哥神學院的霍銘銓(Charles M.C. Kwock)牧師來到第一
華人教會擔任牧師。霍牧師夫婦本來要去外蒙古的一個村莊傳教,後來知道當時那裏正捲
入中國的内戰,便決定回到檀香山事奉。霍牧師主要用英語講道,然後有 5-15 分鐘的廣
東話(中山方言)翻譯。
教會的土地本來只包括教堂到 Young St.的面積。在霍牧師任期,教會購買了教堂左
邊的土地,建造了體育館(1958 年)。爲了購買這塊地,教會曾向美國証券銀行
(American Security Bank, 即今天的 American Savings Bank 的前身) 貸款。但因這家銀行太
小,貸不出這麽多款。后來,教會八位弟兄姐妹,包括本堂廖錦錫(Edwin Liu)的母
親,為了購買這塊土地 24 小時輪流禱告,連續禱告 8 天。終于,神奇妙的感動第一夏威
夷銀行(First Hawaiian Bank),以 1%的成本利率貸款給教會。教會才將教堂左邊的土地
買了下來,建造了體育館。1965 年,教會又新建了教育樓,即現在的“Founder’s Hall 創
會者樓”。
霍牧師一直在本教會事奉了 30 年,直到 1976 年退休,成爲在本教會牧會時間最長的
牧師。為了紀念霍牧師,教會將正堂主席臺后面的小房間命名為 Kwock Chapel (霍氏
堂)。
霍牧師退休后,有兩位歐裔牧師 Ron Miller 和 William Philip Loveless 先後擔任臨時
牧師三年,直到 1979 年黃光榮(Hoover Wong)牧師來到教會。
(2010 年 2 月初稿,2011 年 10 月 2 日第二稿)
第 7 頁
夏威夷第一華人基督教會簡史(續)
程星
第二篇
前三十年(1979-2009)
在教會最初一百年的歷史上,開始使用的是中國方言客家話,後來因爲第二代第三
代的華人已經不會講中文,便演變成以英文爲主,中文廣東話爲輔。前三十年,大量華
人新移民來到夏威夷。他們有的來自香港、臺灣、東南亞,更多的來自中國大陸。神非
常清楚地感動教會,一方面繼續以英文為老華僑、第二、第三、第四代美籍華人服務,
另一方面用大多數中國人都會講的語言,即國語(普通話)向新一代華人移民傳播福
音。
夏威夷第一華人基督教會近期前三十年的歷史,可以沿尋兩條綫索來敍述,一條是
英文堂的綫索,一條是中文堂的綫索。
一、英文堂的發展
黃光榮牧師(Rev. Hoover Wong)1928 年出生于美國。畢業于富勒神學院(Fuller
Theological Seminary),后在該校擔任教授。黃牧師從 1979 年來到教會,用英語講道,
到 1989 年離開教會,在本教會事奉了十年。
黃牧師離開教會后,教會聘請了一位日裔美國人 Howard Yoshida 豪華德-吉田牧
師,負責英文堂,到 1998 年。
到 1999 年教會慶祝 120 周年堂慶時,英文堂會員人數發展到近 800 人,參加主日崇
拜人數 320 人。

2000 年 9 月非裔美國人 Darryl Matthew 戴洛-馬太牧師來到第一華人教會,負責英文
堂。馬太牧師講道非常吸引人,2001 年 5 月被教會聘為英文堂牧師。馬太牧師到 2004 年
1 月 離開教會, 共在教會事奉了 2 年半。
在此期間,教會還聘請了一位保羅-布利南(Dr. Paul Brennan)作爲兼職牧師,專門
上門為年長體弱、不能來教會做禮拜的老年弟兄姐妹服務。 英文堂從 1991 年起,曾聘任
過兩位女性助理牧師,一位是日裔的 Janice Yukie Morikawa(珍妮-雪江-森川)(1991-
1996),另一位是歐裔的 Margery Terpstra (1997-200?)。
第 8 頁
2004 年 2 月,教會聘請凌頌恩牧師(Rev. Samuel Ling)擔任主任牧師,負責中英文
兩堂的工作,並代管教會行政。主日崇拜凌頌恩用流利英語在英文堂講道。他還經常關
心、探訪英文堂的弟兄姐妹,尤其是年長的會友。
由於英文堂的發展需要, 2004 年 12 月 15 日,教會請陳貴榮牧師(Pastor David
Chun)擔任英文堂助理牧師。陳貴榮牧師從小在本教會長大,在本堂信主。后來去讀神
學。當時他剛從日本囘到夏威夷。陳牧師在 2005 年 6 月 30 日創辦英文堂新生命團契
(New Life Fellowship),每禮拜天 9 點到 10 點在教會體育館的多功能教室聚會。新生命
團契吸引了許多講英文的年輕夫婦,聚會人數從開始的 15 人,發展到 40-50 人。到 2008
年 12 月 25 日正式離職,陳牧師一共在教會事奉 4 年。
2008 年 7 月教會又聘請 Kekapa Lee(凱卡帕-李)牧師來本教會擔任英文堂臨時牧
師。Kekapa Lee 牧師畢業于福樂神學院。為人謙和,對神的工作忠心耿耿。教會已經正
式聘請他為主任牧師。

英文堂在後十年内人數大幅度減少,許多中青年的信徒離開教會。根據教會 2008 年
6 月的一項正式統計,英文堂會員人數到 2007 年底,下降到 400 人左右,參加主日崇拜
平均人數下降到 100-110 人。近年來,英文堂主日崇拜人數有所回升。2013 年 6、7、8 月
參加主日崇拜的平均人數為 160 人左右。
二、中文堂的建立和發展 中文堂的建立和發展
1。建立過程(1980-1990)
霍銘銓牧師(Rev. Charles Kwock)1979 退休后,許多只會講中文的弟兄姐妹因
爲聼不懂英文不得不離開教會。一些對教會有負擔的弟兄姐妹留了下來。劉淑群(劉
教師 Sook Kwan Lau)和李麥偉貞(Jane Li) 姐妹帶領主日學把講中文的弟兄姐妹聯結
在一起,幫助他們靈命的成長。但是,這些弟兄姐妹還是需要有牧師的牧養,希望教
會聘請能夠講中英雙語的牧師。
開始, 教會的部分領導人認爲沒有必要。 但負責宣教委員會的黃亞有(Richard
Wong)對講中文弟兄姐妹的需要深感同情和諒解,因他的媳婦剛從中囯來還不懂英
文。他就委託李裔榮(Norman Lee)弟兄考察華人社區的需要。
1980 年李裔榮(Norman Lee)向教會提交考察報告,認爲本教會有責任向夏威夷
六万華人移民傳福音。在黃亞有、李裔榮(Norman Lee)、葉林美玲( Grace Yap) 等的
推動下,經過禱告,教會成立了以葉林美玲為主席的中文宣道事工委員會,成員包括
葉俊才、黃海衛、呂吳天莉姐妹、范寳峰和范純夫婦等 23 人。執事會主席程錦明
(Kin Ming Ching)提出給中文宣道事工撥出五年宣教經費。1985 年 4 月 14 日會員大
會批准了這項經費,以此來聘請一位中文牧師。
第 9 頁
1987 年 2 月 8 日受聘的陳錦鴻(Pastor Issac Chan)主持第一次中文禮拜,用廣東
話講道。 1988 年林仁德(Donald Lin)弟兄 (林彩雲姐妹的先生) 被任命為第一位代表
中文堂的執事,進入教會執事會。
1990 年 6 月 10 日執事會主席劉錦錫(Edwin Liu)主持了一次特別聚會,正式認
可中文宣道事工和陳錦鴻牧師的聘任,中文宣道事工從此成爲教會的一部分。
1991 年 1 月陳錦鴻牧師離職,中文宣道事工會(包括後來加入的林仁德弟兄),
承擔了中文堂的主要事工,他們邀請史祈生師母(即滌然姐妹)、陳本生醫生等傳道
人來本做主日講道。有時請不到牧師,林仁德弟兄自己講道。
2.中文堂的發展 .中文堂的發展 (1991-2002)
1991 年 9 月,在教會非常需要牧師的時候,神奇妙地帶領上海景靈堂牧師程嘉
禾、師母郭樹芳來到夏威夷。經史祈生師母介紹,教會在當年 9 月 29 日首次請程嘉禾
牧師主日講道。
1992 年 11 月 29 日,在當時的執事會主席劉錦錫主持下,教會召開臨時會員大
會,宣佈從 12 月 1 日起,“中文宣道事工”正式改名為“中文堂”, 聘請程嘉禾牧
師為中文堂牧師。這標誌著中文堂的正式成立。
從 80 年代的“中文宣道事工”到 1992 年底的“中文堂”是神親自的帶領的歷史
進步。中文堂聘請程嘉禾牧師擔任第一任牧師。
中文堂成立後,第一任事工委員會主席趙滿堂(Cary Chew)、第二任 Charles
Pam, 第三任主席是范寳峰弟兄。黃海衛弟兄、林仁德林彩雲夫婦、黃明蘭(Ming
Lan Wong)夫婦、范寳峰范純夫婦(1988 年加入本教會)、劉錦錫弟兄等長期支持程
牧師的工作。
最初,中文堂在體育館多功能教室聚會,后來坐不下了,從 1995 年 1 月起中文
堂開始在教會正堂進行主日崇拜。十年中,中文堂參加主日崇拜的人數從 30 多人發展
到 150 人左右。

張學良夫婦 1994 年 1 月張學良趙一荻夫婦來夏威夷定居。 1994 年 1 月 21 日周
五晚上張學良接受程牧師邀請來教會作見證。當時來了很多人,包括不少夏大學生。
從此,張學良夫婦堅持每個主日來做禮拜,除非身體不適。
同年,張學良夫婦加入教會。張太太對傳福音有特別的負擔。她自費印製《毅狄
見證集》及她自己用中英文寫的四本福音小冊子:《好消息》、《新生命》、《真自
由》、《大使命》,捐給教會,讓教會每年寄出 1 万本到中國大陸、日本等地。1995
第 10 頁
年張學良 99 嵗生日,教會為他舉行感恩會,參加聚會的有 350 人以上。1998 年張學
良的兩個兒子在本堂受洗歸主。
3.七年的變化(2002-2009)
2002 年 10 月程嘉禾牧师因健康原因,決定退休。程牧師一共在教會擔任牧師 10
年。
程牧師退休後,教會聘請加州洛杉磯國語浸信會的凌頌恩牧師(Rev. Samuel Ling )
來本教会擔任牧師。凌牧師出身香港,一口流利的國語和英語,有金門神學院教牧學博士
學位,來本教會前已有十三年牧會經驗。在凌牧師任期,中文堂許多人受洗,加入教會。
凌牧師擔任中文堂第二任牧師後,原中文堂事工委員會自動解散,各項事工由凌牧
師直接安排。
2004 年 2 月,凌頌恩牧師擔任教會主任牧師,負責中英文兩堂的工作。爲了讓凌頌
恩牧師有更多時閒準備講道和牧養中英文兩堂會友,教會後來聘請林少雯姐妹作爲中文秘
書。
2007 年 9 月 13 日,經執事會批准,由八位來自中文堂的教會執事,恢復中文堂事
工委員會(Chinese Ministry Committee)。選舉周捷弟兄、張杏嬋姐妹和程星弟兄為共同
主席, 成員包括林彩雲姐妹、関麗娟姐妹、錢立石姐妹、汪光義弟兄、范囯斌弟兄。每
月定期開會,幫助牧師協調中文堂的事工。
校園團契 本教會一些弟兄姐妹,尤其是在夏威夷大學當教授的,長期就有負擔把基
督的福音帶到夏威夷大學去,使更多學生學者,尤其是來自中國大陸的,得到福音。經過
一段時間的懇切禱告,大家形成共識,決定成立一個校園團契。
2007 年 4 月由金飛飛弟兄夫婦發起,校園團契召開第一次籌備會議。參加會議的都
是本教會的弟兄姐妹。會議選舉出校園團契的主要負責人,標誌著校園團契的正式成立。
為了事工的需要,校園團契財務上獨立,向政府註冊,獲得免稅資格。團契購買了音
響系統,每周五在夏威夷大學租借大學教室舉行福音聚會,每次聚會平均都有 50-70 人。
到了主日,所有同工在本教會參加主日崇拜。從團契成立到 2011 年 9 月,已經帶領至少
50 人受洗歸主。他們中有的已經囘囯,把福音帶囘中國;也有的在美國本土找到工作,
離開夏威夷。一些在夏威夷穩定下來的人紛紛加入本教會。
“活力福音”團契 該團契在 2006 年由王倩燕姐妹發起,主要參加者是來自廣東、
福建新移民的子女,年齡在 12 嵗至 20 嵗。團契的發展得到教會的全力支持。教會牧師凱
卡帕-李和中英文堂許多弟兄姐妹都直接參與幫助團契的事工。教會還聘請了甄世增傳道
(Ezekiel Chandra)來負責教會青少年事工,並帶領這個團契。甄世增傳道後來辭職。目
前教會正在尋找能夠帶動青少年事工的牧師。
第 11 頁
聘牧時期 2008 年 11 月凌牧師辭去牧師職務,全家搬囘加州。同年 12 月秘書林少雯
辭職。中文堂事工委員會責無旁貸的承擔了中文堂的日常運作事工。
感謝主,在這一年多的聘牧時期,神不斷地帶領許多資深的牧師、長老來中文堂主日
講道。錢立石姐妹的父親錢元福醫生來夏威夷探親幾個月内,定期在主日講道、帶領主日
學。本堂退休牧師程嘉禾牧師除非不在夏威夷,基本上每月有一次主日講道,並長期帶領
每周四上午的查經班。董學林長老、董許慕琴傳道經常來教會講道,帶領主日學。2009
年董許慕琴傳道來夏威夷養病期間,義務為教會主日講道,帶領主日學、周四查經班、校
園團契、週五查經班達半年之久。兄弟教會的蔡焯興牧師也定期每月一次來本堂講道。
2008 年底中文堂聘牧委員會成立。當時的執事會主席劉錦錫弟兄兼任聘牧委員會主
席。2009 年新執事會重組中文堂聘牧委員會,成員共 13 人。
感謝主的恩典和怜悯, 祂听了中文堂弟兄姐妹的祷告, 感動祂自已的仆人李亚丁牧师
和师母順服神的帶領,聽從神的呼召,放弃在加州舒适的房子和熟悉的神學院教授工作,
決定來夏威夷,牧養中文堂。2009 年 12 月 13 日執事會通過了中文堂聘牧委員會的推
薦,確定加州美福神學院教授李亞丁博士為中文堂牧師主要候選人。2010 年 1 月 3 日教
會會員大會投票通過,正式聘請李亞丁博士為中文堂牧師。
教會的近四年(2010 年 1 月至 2013 年 9 月)

据不完全估計,到 2011 年 9 月本教會會員人數,英文堂大約在 350-400 人,中文堂
大約在 180 人左右。需要牧養的人數,英文堂估計在 500 人左右,中文堂在 380 人左右。
到 2013 年,根據教會秘書提供的數據,6、7、8 月參加主日崇拜的每周平均人數,英文
堂大約是 167 人,中文堂大約是在 140 人。
中英兩堂每年舉行 4-6 次聯合禮拜。除了主日崇拜之外,教會還有許多團契。英文堂
有 WOW 婦女團契、排球活動;中文堂有周四查經班、周五查經班、校園團契、方舟團
契等。此外還有不同的青少年團契,包括英語青少年團契、“活力福音”團契等。
教會執事會從 2010 至 2011 年,由 Lynn Zane(曾榮新)任主席, 金飛飛任副主席;
從 2012 年以來,由 Charlene Han 任主席,Edson Lee 任副主席。
2010 年 9 月 26 日,長期擔任教會執事會主席的廖錦錫(Edwin Liu)弟兄被主接
去。他一直全力支持中文堂的事工。雖然不會中文,但十年如一日堅持參加中文堂禮拜。
中文堂這幾年的發展跟劉弟兄的忠心支持是分不開的。
2010 年第一華人教會進入一個新的歷史時期:教會正式聘請 Kekapa Lee 牧師為主任
牧師,主要負責英文堂並兼管教會行政;李亞丁牧師作為中文堂第三任牧師,從 2010 年
3 月正式開始就任。
第 12 頁
2013 年 2 月底李牧師與教會的合同期滿,因神對他有新的呼召,決定不再續約,返
回加州。
三年牧會期間,李亞丁牧師忠心事主。他的主日祟拜的講道,主日學的教導以及在不
同團契的信息都是深入淺出,堅持聖經真理,高舉十字架,傳講耶穌基督。三年中,李牧
師至少為 80 多位弟兄姐妹在海邊或教堂裡施洗,讓他們歸入耶穌基督的名下。教會弟兄
姐妹都一同見證了這幾年中文堂人數的增加以及在主里生命的成長。感謝讚美主!
李牧師離開教會後,為了中文堂的日常運作,執事會批准成立了中文堂事工委員會,
由周捷弟兄任主席,林彩雲姐妹任副主席。同時,執事會又任命了中文堂聘牧委員會,開
始新的聘牧工作。
感謝主,在 2013 年 6 月底,神差遣台灣的陶恩光牧師來本教會短期牧會三個月,以
解教會的燃眉之需。陶牧師來教會後,對主的託付忠心耿耿,為主擺上,尤其在關懷探訪
的事工上。 陶牧師將於 9 月 22 日返回台灣,牧養一個台灣教會。我們相信神一定還會差
遣其他合主心意的僕人到夏威夷,能夠比較長期的來繼續牧養、帶領祂自己的教會。

結 語
回顧夏威夷第一華人基督教會 134 年的歷史,看到教會的每一步發展都是神親自在
掌管,親自在引領。我們只有把一切的讚美榮耀都歸給神。當年,神親自感動前輩們建立
了這個教會,並且通過他們為主的擺上, 讓夏威夷的華人有一個能夠用自己的母語敬拜
神的教會。20 多年來,這個母語已經演變為世界上有 13 億人口通用的、聯合國五種語言
之一的國語 (普通話)。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中國人來到夏威夷旅遊、讀書、工作、移民,他
們中大多數人只會講國語(普通話)。感謝主,在過去的 20 多年中,神親自感動差遣程
嘉禾牧師、凌頌恩牧師和李亞丁牧師這三位講國語的牧師來本教會牧養中文堂。 歷史已
經把這樣一個重要使命擺在中文堂弟兄姐妹面前:讓“第一代華人”基督徒能以國語來敬
拜神、學習神的話語、相互關懷,並用國語傳福音,不管對象是在夏威夷定居的移民,還
是來夏威夷短住的學生、學者、工人、農民,只要他們來到夏威夷,我們都有責任把他們
帶到主的面前。
願神感動我們,繼承 134 年前創會前輩們和今天中英兩堂愛主的弟兄姐妹的共同負
擔和異象。我們一起來禱告,求主復興夏威夷第一華人基督教會,讓更多的弟兄姐妹在靈
裡迅速成長,讓更多的華人歸到主的名下!
(2010 年 2 月初稿,2011 年 10 月修改稿, 2013 年 9 月修改稿)
主要參考文獻:《 信心之旅》- 本教會慶祝 120 週年時印制